
作者简介:赵巧玲,七十年代生于河南省,从小生活贫困,初中没毕业便因家庭贫困而辍学。十七岁开始加入南下打工大潮,由于没有学历在南方经历了将近十年的底层打工生活,对底层打工者的生活状态非常熟悉。早期作品多描写底层打工族生活状态,96——98年在广东知名打工杂志《打工族》,《江门文艺》,《大鹏湾》(后停办)等发表各类体裁作品几十万字,在广东打工群体中小有名气。有一段时期特别痴迷于写情感故事,连续在《江门文艺》等杂志发表了数十篇情感小说,在当时的打工妹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。后来不甘底层打工生活,边打工边读书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证,并自考了本科。近几年由于职业的原因,对儿童文学发生了特别大的兴趣,最关注的仍然是诸如留守儿童,流浪儿以及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。描写流浪儿的小说《我是蠓虫》获团中央专为外来务工青年设立的文学奖“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”小说类三等奖。
作品简介:我写的都是关于爱的故事,简单的爱,纯粹的爱。爱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,亲情,爱情,友情,如果我们能拥有这些爱,我们的生命会美好许多。可现实中,有许多人得不到爱。有人说过,爱并不是用你自己的方式给所爱的人你想给的东西,而是给他他所需要的,我很赞同这个观点。《爱我你就陪陪我》就是这样的故事。许多父母拼命赚钱,忽略孩子,为的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,而事实上小孩子所需要的并不是很多的物质,只是每天能有父母陪着。《狗尾巴草》是描写的几个留守儿童的生活,每个孩子的状况都让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的心在滴血。《幸运石》的主人公为了儿子,在工作中故意制造意外牺牲生命,为的是获取工伤补贴,帮儿子盖房结婚,这是一个悲剧,但代表了底层打工者的生活状态和心理。《我是蠓虫》是关于几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在大城市流浪的故事,值得所有父母和社会深思。《小狗鹿鹿》有真实的生活原形,细节基本上都是现实,只不过结尾是我虚构的,我不过是作为鹿鹿们的代言人为它们的处境作一个呼吁。《茶事》是写的夫妻之道,即使夫妻感情再深厚,在经营的过程中彼此尊重是最重要的。而《槐花满地》是一个关于教育的话题。也许是母亲从小过于溺爱,对儿子有求必应,甚至不惜卖血,致使儿子成了一个只关注自己内心需要,从不关心别人的人。希望母亲的血和死能让他有所醒悟,重新建构自己。我喜欢写爱,写一切世间最纯粹的爱,也希望能传递这种爱。